“控糖就不能吃米饭”——很多糖友把米饭当“洪水猛兽”,要么饿肚子不吃,要么吃了就血糖飙升。其实不用这么极端!营养科教授教我的“1:2煮饭公式”,简单改改米饭做法,吃了不饿还稳糖,我亲测1周,餐后血糖比以前低了2个点!今天把这个方法教给你,糖友也能放心吃米饭。
一、先搞懂:为啥吃米饭会升糖?不是米饭的错,是你“煮错了”
米饭本身是中GI食物(白米饭GI≈70),但升糖快不快,关键看“搭配”和“做法”:
1.白米饭煮得越软烂,淀粉糊化越充分,消化吸收越快,血糖就涨得越猛;
2.只吃白米饭,没有蔬菜、蛋白质搭配,碳水“孤军作战”,血糖会像“火箭”一样飙升;
而教授的“1:2煮饭公式”,就是通过“加食材、改比例”,让米饭从“高GI”变“中低GI”,既保留主食的饱腹感,又不让血糖失控。
二、营养科教授的“1:2煮饭公式”!1步学会,比白米饭更控糖
这个公式超简单:1份白米 + 2份“控糖食材”,一起煮,不用额外加任何东西,煮出来的饭香软不糙,还能延缓升糖,具体怎么做看这里:
1. “1份白米”:别全吃精米,留1/3换“全谷物”
这里的“1份白米”,不是纯精白米,而是“2/3精米 + 1/3全谷物”,比如:
• 用50克精白米 + 25克糙米(或燕麦米、藜麦),组成“1份米”;
全谷物的膳食纤维比精米多3-4倍,能像“海绵”一样吸附糖分,减缓碳水吸收速度,让血糖慢慢升,不会骤升骤降。
提醒:全谷物不用提前泡太久,洗干净后和白米一起下锅煮就行,煮出来的饭有嚼劲,不会太硬。
2. “2份控糖食材”:选这2类,升糖慢还补营养
“2份”是指食材重量是“1份米”的2倍,比如“1份米”共75克,就加150克控糖食材,优先选这两类:
• 第一类:杂豆类(红豆、绿豆、鹰嘴豆)
杂豆类的GI值只有25-30(比苹果还低),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,和米饭一起煮,能降低整碗饭的GI值,还能增加饱腹感,吃小半碗就不饿。
做法:杂豆提前用温水泡1小时(或前一晚泡),和米一起下锅煮,煮出来的饭有豆子的清香,口感更丰富。
• 第二类:根茎类(山药、南瓜、莲藕)
选低GI的根茎类,比如山药(GI≈48)、南瓜(选老南瓜,GI≈55),切成1厘米小块,和米一起煮。这类食材含淀粉,能替代部分主食,还含黏液蛋白,能辅助延缓糖分吸收。
提醒:加了南瓜、山药,就要再减少1/4的米量,避免碳水超标(比如原来75克米,改成50克米 + 100克山药)。
3. 煮好后“别急着吃”:放10分钟,升糖更慢
饭煮好后,别立马盛出来吃,焖10分钟再开盖——米饭冷却后会产生“抗性淀粉”,这种淀粉不容易被消化吸收,相当于减少了“有效碳水”,能进一步降低升糖速度,控糖效果更好。
三、吃米饭的“2个黄金搭配”!没做好,公式也白搭
光靠“1:2煮饭公式”还不够,吃的时候搭配对了,血糖才更稳:
1. 先吃蔬菜,再吃蛋白,最后吃米饭
吃之前先吃1碗绿叶菜(比如清炒菠菜、凉拌生菜),再吃1份蛋白质(比如100克鸡胸肉、1个鸡蛋),最后吃米饭——蔬菜和蛋白能提前占据肠胃,延缓碳水吸收,让米饭的升糖速度再降一半。
2. 每餐只吃“1拳头”米饭,别贪多
就算是“控糖饭”,也不能随便吃,每餐米饭量控制在“1个拳头大小”(约100-120克),吃完后如果饿,就多吃蔬菜,别再加米饭,避免碳水总量超标。
我之前吃1碗白米饭,餐后2小时血糖能到10.5,用“1:2公式”煮饭后,同样吃1拳头,血糖只到7.8,而且饿感比以前轻。其实糖友不用完全戒米饭,只要用对方法,就能在“吃好”和“控糖”之间找到平衡。
如果你也在为吃米饭升糖发愁,明天就试试这个“1:2煮饭公式”,记得搭配蔬菜和蛋白,1周后测血糖,你会看到变化!
上网配资炒股,最好的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广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